近日,学院高鸣源副教授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Nature子刊,IF:37.6)在线发表了题为《低维材料重塑生物电子器件》(Low-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 bioelectronic devices)的学术论文,系统梳理了低维材料在生物电子领域的前沿进展,并提出了面向未来可穿戴和植入式医疗的系统级设计蓝图。

论文附图 低维材料重塑生物电子器件系统架构
论文围绕生物电子设备在柔软人体组织中的长期稳定运行难题,提出以 0D/1D/2D低维材料为核心的“材料—器件—系统”全链路解决方案,覆盖界面互连、传感换能、逻辑存储、电源能量采集与无线通信等八大模块。文章不仅对标传统硅基体系进行全面比较,也勾画出低维材料赋能远程医疗与居家健康监测的路径。
该研究为突破“柔软组织与刚性器件失配”及“电源瓶颈”两大关键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展示了低维材料在超柔顺、自供能和低功耗生物电子系统中的独特优势。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为未来原子级可穿戴与植入式医疗设备奠定了坚实的材料与工程基础。
西南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
论文源引自Nature官网: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5-00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