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 正文
心理小百科:心理实验之社会助长现象
发布时间:2024-04-09 17:17   作者:陈玉珑   来源:   浏览次数: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温习完功课,准备休息了,但只要看到室友或朋友还在深入地钻研学问,立马就会觉得自己落后人家一些了,要放下手机、停下游戏,赶紧拿出课本再翻翻。这就是常见的社会助长现象

一、著名心理学家特里普里特的社会助长现象实验

特里普里特让实验者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骑车,一共需要骑行 25 英里。第一种情景是被试单独骑车,整个骑车的过程只有被试一个人;第二种情景是让一个人跑步陪伴着被试者;第三种情景是被试者和他人进行骑车比赛。

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者独自完成 25 英里的路程时,平均时速为 24 英里;有人跑步陪伴时,测试人员的平均时速为 31 英里;有人骑车比赛时,被试者的平均时速为 32.5 英里外,普里特在让人们完成计数和跳跃等任务的实验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现象。

二、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

1.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2.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3.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三、心理学科特雷尔等人的进一步实验

科特雷尔等人被试者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学习是单独一个人;另一种是和团体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学习材料是两套汉语词汇一套比较简单的,一套比较复杂的。

实验结果:被试者在学习比较简单的材料时,有其他人在场比单独学习效果更好;但当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时,效果则相反,单独一个学习的成绩优于他人在场情况下的成绩。在此研究发现了与社会助长作用相反的情况,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

四、扎琼克对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原因解释

扎琼克认为,他人在场增强了人的竞争意识,增加了人的表现欲望,使人更积极地参与活动。若是简单熟悉的行为,人会趋向自信,他人在场加强这种反应,从而提高了行为效率。而个人在完成复杂困难、生疏的任务时,人会趋向不自信,感到紧张,妨碍任务完成,产生阻抑作用

根据这一系列实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要明白并学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工作的性质以及个人的特点选择独立完成工作还是团队合作,利用群体情境的社会助长作用,避免阻抑作用,从而提高行为效率